03. 30個不可錯過的德國求職網站

談到求職網站,除了104和Linkedin之外,你的腦中還有哪些網站浮現出來呢?

德國人都愛用的好用前10名

一份在2019年底,由Intelligence Group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以下為德國人愛用的前10個求職網站:


圖片來源:2019 Top 10 job boards Germany active job seekers

前三名不意外的indeed, stepstone跟monster幾乎是遍佈歐洲都很常用的求職網站。第四名則是由德國勞工局提供的工作平台。第五名的XING則是德國版的Linkedin,在上面可以找到許多工作和人脈。值得一提的是,linkedin雖然大家覺得很常聽到,不過如果把所有的產業別統整起來,linkedin就不一定是排在最前面了。還有另外一個ebay kleinanzeigen其實是一個拍賣網站,但是因為大家很常使用,所以也會有一些職缺發在上面,算是蠻有趣的發現。

德國職缺數最多的前10名

另一份在2020年6月的報告幫大家統計了各個求職網站的職缺量前十名:


圖片來源:Top 10 job boards Germany

這個表打開了我的另一個世界,例如這個表的careerjet, regiobizz跟jozoo都是之前沒有使用過的平台。後來我進去這些網站看過之後,就發現其實他們的英文職缺是比較少的,也因此在過去找工作的過程當中就錯過了他們。

除了上面兩個類型的求職網站之外,我想另外補充3點:
1.德國職場八卦版
kununu這個網站我還蠻推薦的,雖然是德文網站,可是裡面除了有職缺之外,也有大家對於這間公司的正負評語,還有面試分享。其實就是德語版的glassdoor,在上面常常可以看到很精彩的故事,可以一邊學德文,一邊看八卦。

2. 大公司的求職網站
如同大家在台灣的時候一樣,有一些大公司,一直以來都會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工作之地。舉例像是科技公司西門子、IBM、微軟、Amazon、Google、Facebook、Tesla等等,這些公司在德國也有據點,只是因為德國的城市都座落在不同處,可能有些城市不一定有某些大公司的辦公室就是了。除了國際大公司之外,大家還可以看看DAX30的公司列表。DAX30就像台灣股票的0050一樣,DAX30會有德國的前30大公司,舉凡像是各家車廠Volkswagen、Daimler、BMW,或是德國的中華電信Deutsche Telekom等等都在裡面。

3. 柏林的英文工作網站
柏林可以說是歐洲的新創之都真的是不為過,在下圖,柏林市政府的數據指出,每年註冊的新創約有500間。其中27%又是以SaaS(software as a service)為居多,假設一年有80,000個工作因新創而生,其中三分之一就在柏林,再扣掉可能有一些倒閉的公司,這樣的職缺量也還是很驚人。因此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喜愛新技術、新科技的工程師來到柏林找工作。以下這三個也是推薦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的新創職缺網站:
https://englishjobs.de/
https://berlinstartupjobs.com/
https://angel.co/location/berlin

不會講德文,在德文的就業市場工作會很少嗎?

之前有朋友曾經問過這個問題,就我的個人經驗,以及綜合上面兩個表格的觀察而言。如果你是在大城市(法蘭克福、慕尼黑)尋找IT相關工作,基本上英文跟德文的工作數量是約5:5的,如果你會講德文,等於打開了另一半的市場。而在柏林的話可能7(英文):3(德文),你可能不會因為語言而錯過太多機會。不過,不管在哪個城市,如果會說德文,相對有機會看見薪資範圍落在高一點區域的工作。

舉例來說這是在linkedin(英文工作者代表)上面跟gehalt.de(德文工作者代表)上面查詢全德的資深資料科學家的薪資範圍得到的結果:Linkedin的資料57k-86k(單位:歐元,年薪), gehalt的有些職缺上限到99k(單位:歐元,年薪)。而在gehalt相同職位,但是落在薪水較低的部位,我把他歸類在非大城市的德語職位會看到的薪水級距。

假如你是行銷、業務、醫藥、機械等其他你能想到,不是寫程式的工作,可能大部分都需要B1-C1等級的德文能力。當然還是會有少部分的非資訊、英文為主的工作機會,只是比較起來數量會少很多。大概在柏林會是1(英文):9(德文),在其他城市英文工作的比例甚至是更低。所以一般來說最常用英文找到德國工作的朋友,大多會是IT相關背景。若是非IT的朋友,大多會是在這邊多讀一個學位,學德文順便也多了解這裡的求職市場。

政府資源

大家都常說德國的稅必須繳很多,不過福利也沒有很少。跟工作有關的資源像是外國人安置服務以及職訓局官方的職缺列表,以及歐盟官方的工作列表都可以查閱。另外像是失業救助金的部分:失業救助金一: 雇主有幫你繳勞保跟退休金至少滿一年,你失業後可以領大約6個月的失業救助金。最近因為COVID的緣故,柏林政府將這筆補助延長到至少9個月的時間了。失業救助金二: 假設你戶頭金額已不足生活三個月,須準備文件,像是租屋合約、戶頭過去三個月的交易紀錄等等,來讓政府算你每月的生活基本開銷。這樣就可以申請另一種的事業救助金。這兩個領取的前提都是要擁有這裡的居留證。

英文面試學習專區

最後三個是我很喜歡的youtuber,除了讓你可以練習一口的好英文之外,也可以在求職過程當中,不管是談薪水、找方向、看看其他role model。都可以帶給你更多的靈感跟能量。
Andrew LaCivita

Linda Raynier

Women Who Code

總結

今天的整理就差不多到這邊,
希望能夠讓大家在茫茫的網路資訊中找到一根浮木。
歡迎大家訂閱這個專欄。

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好用的網站跟資訊,
歡迎在底下留言跟大家分享或是透過文章隨附問卷告訴我。
google問卷提問:https://forms.gle/aZPXa3ipTdi8HaLY8
或是拜訪不定期更新的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ymiachang.tw

我們明天見:)

02. 海外求職不可錯過的兩本書:Lynn Lin跟矽谷阿雅

不管在職場上或是人生上的問題,總習慣同一個主題看過幾本不同的書。從中間思考以及重整,對當下的我來說比較有助益的部分,並且嘗試在生活當中去實踐它。

以下分享兩本我自己很喜歡的書,常常會推薦給身邊正在煩惱怎麼寫履歷,或是怎麼做海外求職的朋友。一本是Lynn Lin的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,另一本是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。這兩本書對我來說的閱讀情境不大相同,也摘錄兩本書我的兩個take away:

“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”

是我在出國之前,朋友送的一本書,一直到現在,我都把這本書當作是求職或是非求職期間都能看的心靈良藥,還有解題密技。裡面從履歷撰寫開始書寫,讓你去思考自己過去已經有的經歷,跟工作描述(job description)之間的連結。透過盤點自己的經歷,以及整理自己想要往什麼方向前進的過程當中,更認識自己。

對我來說,與其聽別人說應該幾歲買車買房收入多少,這也許太強迫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樣子。不如回過頭去跟自己對話,花時間了解自己,也才能夠在求職的過程當中,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位置,在職場的路上也比較不會覺得疲乏。

Take away 1:
一項工作要做得好,不只是看你擁有什麼技能,也包含你的合作夥伴是誰。

Lynn在第二章履歷決勝點的部分,有提出看job description也要看合作部門、內部外部的合作人員。這是過去身為工程師的我,在求職的時候時常會忽略的部分。技術固然重要,但是你和誰合作,在公司的影響力也會不同。

和這些人合作需要哪些技能,才能幫這些人完成他們的目標?和這些部門的人溝通時候可以有哪些切入點?這些跨部門的溝通準備,會讓你在準備面試的過程當中因為不同的面向而更加完善。

Take away 2:
面對完成的成就要能夠思考,是公司資源帶給你的?抑或是你自己想辦法完成的?當你完成的項目越多,更要能夠總結你擅長什麼,以及為什麼你如此擅長?

Lynn在第四章履歷決勝點的部分,關於“沒了名片上的頭銜,大家會怎麼識別你?” 有提供幾個問題讓大家思考。而在思考這兩題的時候,我也才意識到,有哪些事情是自己相較其他人士擅長的。舉例來說,團隊中可能大部分的新技術研究會落在我身上,從研究不同技術solution到導入進團隊或者跨部門。也很常跟大家分享最近學習到的技術,不僅僅是在社群,在工作當中也是如此。

而在思考自己擅長的部分之外,公司環境本身也提供了很大的影響,可能是軟硬體設備,可能是公司在業界的名聲,可能是公司同事朝夕相處帶來的影響,這些都可能影響你的價值觀,以及做事情的方式。也很多人會在離職之後,才發現其實和同事相處的狀況是很負面很有壓力的,然而自己當初都沒發現。透過與工作環境的關係盤點,可以釐清自己待在這間公司想經營的是哪些能力,點哪些技能樹,而這個環境是否能夠幫助你成為想要的樣子。

“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”

我在求職/轉職期間剛好阿雅的書也上市了,對於正在求職階段的時候,時常會有一種很焦慮很煩惱,卻又不知道該不該採取行動的猶豫。例如該不該找人練習面試,該不該問面試官什麼問題,該不該去網路上搭訕意見領袖等等。這些煩惱搭配上阿雅的書,都只會得到一個答案,就是去做,去創,去闖。

有時候我們是擔心自己還沒準備好上戰場,有時候我們是擔心自己不該擁有這樣的好機會。不過,當你真的全心全意去付出,你也會很喜歡這過程當中努力的自己。即便最後沒有得到機會,你還是會覺得很開心自己這麼努力過了。(至少我自己是真的這樣覺得)

Take away 1:
尋求幫忙前要先幫自己。

在阿雅的沒有人脈怎麼辦的章節,對於海外工作者來說,真的是非常實用的內容。剛搬過來德國的時候,必須放下前幾年在台灣認識的前輩人脈,或是一起共事過的同學同事,最初的半年到一年都必須重新跟大家自我介紹,重新建立信任與連結,這大概就是大家常說的打掉重練。一直到第二年,陸續有社群跟當地的前輩主動邀請合作跟介紹工作。才覺得這些耕耘總算逐漸地發芽。

可是這些耕耘,必須要從哪些地方開始,溝通的過程有哪些禮貌要注意,別人才會更願意把時間花在你身上。我覺得這也是需要花時間去練習的。尋求幫忙前要先幫自己,在聯繫別人之前,先對於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做了功課,別人也才能在最短時間知道你遇到了什麼困難,進而能夠預估自己能夠怎麼幫你。即便對方最後真的沒空協助你,這過程你也已經練習更多次如何與別人溝通,以及更了解關於這個面試需要的知識了不是嗎?

Take away 2:
眼前不是最後的結果。

在阿雅的眼前不是最後的結果這個章節,對於很多的求職者來說,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必備概念。即便我們正在某間公司任職,這段關係還是有可能因為各種因素中斷或是改變。有“眼前不是最後的結果“這樣的想法之後,對於眼前的結果,就不會絆著你躊躇不前。因為你會知道,這一個挫折與你的目標,是不是在同一個方向上,你需不需要為了這件事情而沮喪。

總結

這兩本書在我心中的分數大概是
“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” 5/5
“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” 4.5/5

原因是因為但願對我來說是在大部分場景下都是用的工具書,可以將這個原理用在台灣、美國、歐洲或是其他地方。也可以將這個原理用在職場的不同階段。

阿雅的書則可以看見很多的美國職場文化,可能對於在歐洲的職場來說並不完全適用,不過她提出的點,大家都可以去思考,在美國/台灣/歐洲會是如何。另一個是很多情境題都是跟PM的位置有關,可能對工程師來說助益就不會這麼大。但是我相信對於要找PM職位朋友,這本書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數。
我仍然還是很推這兩本,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。

套句阿雅書裡的一段話:動手做就沒空害怕。
希望大家在求職路上,都能一起勇敢。

歡迎大家訂閱專欄,
對於這個主題如果有更多的想法,
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,
也歡迎在這個google問卷提問:https://forms.gle/aZPXa3ipTdi8HaLY8
或是拜訪不定期更新的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ymiachang.tw

我們明天見:)

01. ”歐洲碼農的新手村任務“目錄篇

Code in Europe series cover photo

*專欄搬家中*

原文請見:IThome鐵人賽目錄

關於我

在台北工作4年,擔任網站後端工程師以及資料科學家。
在柏林工作2年,擔任資料科學家。
2020年10月轉職成AI/ML specialist solution architect。

30個歐洲碼農的新手村任務,
是一個給兩年前的自己的一份紀錄,
覺得這一路走來也是踩過不少坑,流下不少血淚。

最近因為COVID的第二波裁員潮又出現了,
也許有同在歐洲、德國的夥伴們也踏入了求職潮,
也或許你是正在台灣讀書、工作,
對於出國工作有興趣的工程師,

我在下方列出目前暫定的文章列表,
希望這個鐵人系列能夠幫上忙,
讓求職、轉職中的資料科學家們能夠順利找到工作。

歡迎大家訂閱專欄,
對於這個主題如果有更多的想法,
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,
也歡迎在這個google問卷提問:https://forms.gle/aZPXa3ipTdi8HaLY8
或是拜訪不定期更新的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ymiachang.tw

我們明天見:)

系列文章目錄

(後續文章發佈之後會更新超連結)

  • 01/”歐洲碼農的新手村任務“目錄篇
  • 好用求職工具
    • 02/海外求職不可錯過的兩本書:Lynn Lin跟矽谷阿雅
    • 03/30個不可錯過的求職網站
    • Linkedin耕耘基本功
      • 04/LinkedIn使用手冊(上) LinkedIn的定位與基本功能
      • 05/LinkedIn使用手冊(中)一起練習,讓連結數從5成長到500+
      • 06/LinkedIn使用手冊(下)開箱:LinkedIn Premium有物超所值嗎?
  • 了解市場與求職選擇
    • 07/如何選定海外工作的城市?
    • 08/不可不知道的德國職場時間觀念
    • 09/遠端求職vs當地求職經驗談
    • 10/選擇恐慌症:跟資料科學有關的12種job title
    • 11/柏林的求職者輪廓
    • 12/升級面試自信心的5個秘技
  • 簽證與報稅
    • 13/德國工作簽證選擇
    • 14/藍卡簽證權益與辦理
    • 15/繳稅後薪水剩多少?德國稅務101
  • 我與我的實習生們
    • 16/實習生招募中:履歷與他們的產地
    • 17/那些請別人幫忙轉履歷的dos and don’ts
    • 18/資料科學求職限定:從學生到被業界錄取的門檻在哪裡
  • 用血淚談經驗
    • 19/不能錯過的求職冒險好夥伴:獵人頭與招募人員
    • 20/面試結束前如何問問題
    • 21/7個薪水協商的步驟
  • 工程師的行銷時間
    • 22/工程師的個人品牌
    • 23/社群文化差異
    • 24/讀者問答區
    • 25/一起成為國際研討會講師!!!(準備篇)
    • 26/一起成為國際研討會講師!!!(投稿篇)
    • 27/一起成為國際研討會講師!!!(實戰篇)
  • 面試技巧大放送
    • 28/Amazon SSA面試經驗分享(上)
    • 29/Amazon SSA面試經驗分享(下)
  • 30/感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