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2021

新年快樂 🙂 藉由回顧、感謝、期許三部分跟大家分享過去一年的生活,也一起展望這個代表勇氣、活力的虎年吧!

Winter View from the Front Window

回顧

於是,這一篇文章拖延到農曆新年期間發佈。倒也是個好時機來回顧以及思考未來這一年的方向。住台灣的時候,我們過兩次年,一次是國曆年,一次是農曆年。搬到了歐洲,這樣的習慣其實沒有改變,每年的國曆新年與農曆新年期間,同時也是企業還在重新給目標的時候,心情大概是一種知道要出發,但也沒真的認真出發的心態。總是要農曆年過了,這些思緒才變得沉著下來。

假若要出一張充滿資料點的總結,過去的我總是可以輕易地說在這期間,寫了多少篇文字、講了多少研討會、去過多少地方等等。真心想記錄的,是那些挑起我心情起伏的事件。像是:
(1) 最德國的是:搬到一間在柏林郊區的木屋裡,取得永居卡。
(2) 最震撼的是:到波蘭參觀了兩個世界遺產:集中營與鹽礦。
(3) 最寫作:出版第二本技術的英文書30篇鐵人賽文章
(4) 最少女:跟前同事定期相約去吃早午餐。
(5) 最悲傷:失去姑丈。
(6) 最感動:在瑞士跟高中同學聚會。
(7) 最愛吃:去vegas出差的時候連吃兩餐鼎泰豐。
(8) 最一探究竟:成為公司年度大會(re:Invent)新產品發佈的一員。
(9) 最傻眼:在埃及被飯店服務生嗆德文很差、被潛水教練嗆你有事嗎。
(10) 最寧靜:晚上在埃及的飯店聽著海的聲音。

仔細看看,這一年其實也完成了好多在人生目標上想完成的事,好多時候都覺得真的超好玩、超好笑、超幸運,人生在好多面向都展開了更寬廣的一面。大概就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不知道為什麼就開了一張新的地圖的概念。

在公司年度大會(re:Invent)協助新產品發佈的一員也是如此。在跟主管聊天的時候,她詢問的當下我也是一口答應。體驗就像一個很愛看迪士尼電影的粉絲,總是看很多遍然後會想知道所有細節的那種。今年則是成為製作電影的那個角色,有機會站在另一端去看這個世界。不僅僅是在過程當中滿足以前想知道的好奇心,也跟好幾個資深的同事跨國合作。到Vegas出差的時候和同事聚餐,其中一位同事感嘆地說“在這裡的人都不簡單”,才有意識到原來當初的一個衝動,可以帶著我到這麼遠,跟這些群星一起合作 🙂

如果回頭看年初的自己,可能沒有想過會是這樣的一年。而日子還是沒有改變太多。不知道是自己長大了,抑或是過去的自己把夢想想得太大了。

感謝

除了工作上、旅行上的夢想。這一年與自己身邊的人,有了更深刻的相處與感觸。

隨著在柏林生活第三年,交友圈的輪廓也漸漸清晰,常常能體會出外靠朋友的美好。柏林是一個人口流動很高的城市,數一數可能誰要換到其他城市工作、可能誰的簽證到期要回台灣、可能誰的求學計畫取消了等等。在遠端生活的期間,能夠累積下來的朋友圈,真的讓人倍感溫馨。感謝那些飯局、窩在朋友家客廳的時光、線上聊天的時光,讓疫情間的生活能夠有些調劑。

最近剛看完松浦彌太郎的“寫給凌晨五點的你”。這是一本集結松浦彌太郎在他的專欄裡的好幾篇文章,這些文章在晚上八點到凌晨五點,讓他的讀者可以在深夜時段閱讀。談論生活、也談論人際關係。裡面有一章節寫道:好好說再見,即使再也不見。這裡在說的是把握每一次說再見的機會,把它當成是表達感激、好好跟對方道謝的機會。

看到這一篇的時候,一瞬間許多回憶湧上,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不擅長說再見的人,也很不擅長表達感謝的一個人。不管是那些一起生活、工作、上學的朋友、前輩,或是那些很照顧我的親戚長輩們。現在想想,其實還可以更好的表達心裡的感謝跟珍惜。

期許

然而,前一篇記2020的關鍵字:#遠距面試與工作 #寫作 #冥想 也是輕鬆套到2021。想必,也會繼續延伸到2022年底吧。

另一個2022年的關鍵字:#賦能。

期許這一年的自己仍然可以透過各種管道,協助在德國工作的台灣人在資料科學職涯遇到困難的人,能夠找到適合他們的資源。OKR的O已經有了,接下來就是展列出K跟R了 !!

好的,這就是這一次的回顧。歡迎大家告訴我:去年跟今年的版本你比較喜歡哪一種?我可能會參考,也可能不會,就先這樣囉 🙂

2021 Memory Collections